【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青少年選片人:從空隙之中,看見可能
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長年關懷多元議題,從性別、家庭、歷史、環境等面向皆有涵蓋。今年首次與富邦文教基金會策畫「青少年選片人工作坊」,邀請對於影像、性別議題有興趣的青少年共同參與。
 

性別與電影

由本屆女性影展的策展人陳慧穎帶學員從認識影展開始,分享女性影展的脈絡和獨特之處,並介紹今年的主題概念:影展以「空隙 Spacing」為題,用挪動空白的方式,啟動另一種想像空間,回應今年國內外社會政治情勢的變化與衝突,包含規劃節目將有不少針對地緣政治、國家內部的混亂失能以及戰爭造成的破壞與暴力。另外一個重要的節目,囊括了包含親子、母女關係的議題和#Metoo的波瀾,呼應台灣#Metoo效應的持續努力。透過影展的作為,讓「空隙」能去「撐開」延續討論與互助的場域。

選片人的訓練隨之展開,北藝大電影系的王君琦老師帶來「影像語言與討論方法」課程,以評審短片《比基尼大作戰》為範例,解釋片中的敘事安排、角色設定、場景和音畫設計,並邀請同學一起思考創作者安排的理由,進一步分享加拿大的種族背景和無性別概念。有過一次完整的影片討論經驗,君琦老師接著分析實驗紀錄短片《診所路上》的風格類型,這部片將在美國關於墮胎議題討論中的Pro-choice VS Pro-life選擇兩難,以及羅訴韋德案的背景用強烈的電影語言呈現,讓學員一併思考影像設計和主題的關聯性。

女性影展總監羅珮嘉老師在「性別與電影」的課堂,爬梳女性在電影工業的歷史,透過數據統計分析女性在產業中的困境,以及她們在電影創作上發聲機會較少的現實。之後藉由短片《屬於自己的葬禮》來討論評審影片時,如何透過影像手法/形式、影片題材和作品觀點等面向,思考策畫影展時該如何評估一個作品。

工作坊中也觀賞了三部長片作品《隱形的聲影》、《青春謊言之旅》和《烽火下的愛與隔閡》,講師在放映後,帶領學員討論影片的訊息,並提供更多與作品相關的主題、議題和影像形式。范情老師映後透過關鍵字的整理《隱形的聲影》,邀請學員在主題和影像符號的辨識有更多的連結;史惟筑老師在《烽火下的愛與隔閡》觀影後分析影像的思考方式,鼓勵學員重視影像帶給自己的感受,從中思考影像的音畫設計及主題關聯性,並進一步介紹家庭影像的歷史,以及在影片中使用的意義;陳俊蓉老師鼓勵同學多發言,分享彼此印象深刻的影像安排,找到自己的觀點,並延伸《青春謊言之旅》這部影片中青少年的議題,包含校園和同儕間的人際互動、不同關係間的相互拉扯,以及家庭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

一組片單的誕生

透過前述扎實的課程,引導學員練習除了說出劇情「好不好看」和「喜不喜歡」之外,還能夠回到電影中,思考感受產生的原因,並且練習清楚表達片中什麼地方做了設計和安排,如何呼應對於主題、內容和導演觀點做到呼應和延伸,建構自己的觀點,進而與同儕有效討論,不僅僅是單純做出選擇,而是深入理解與表達支持、贊同或反對的理由。

青少年選片人將會在本屆女性影展跨單元的三短三長片單中,提出一組屬於青少年的推薦片單,其中至少需包含一部長片。青少年選片人在選片會議中,各自整理與分享自己對六部作品的手法、題材和觀點,互相補充其他人沒留意到的精采之處。在各自表述對作品的看法後,進行初步的意向投票,並思考如何進一步為自己支持的作品爭取選票。有趣的是,當意向投票後,發現選票集中在幾部作品時,許多選片人反而會替比較沒有票數的作品做更多的陳述。

評選的最後,選片人們在作品題材和手法之間擺盪,在這組這個片單想要溝通的對象是青少年的共識下,一方面考量自己因為這次營隊接觸各種影像訓練,較能夠看懂作品的細節,但沒有經歷課程的青少年會不會因抗拒、不懂而離開?另一方面,也有選片人認為陌生的影像手法,反而是影像作品的邀請,有機會讓觀眾產生好奇、主動探索更多,進而思考影像主題和手法之間的關係。

歷經三個半小時的討論,青少年選片人經過綜合考量,找到期望嘗試與觀眾對話的片單,同時彼此相互合作,為自己選擇出來的片單《烽火下的愛與隔閡》、《比基尼大作戰》及《屬於自己的喪禮》書寫邀請,同時發想如果是青少年看到這個作品,可以從什麼地方開始思考,後續也挑戰透過編寫成學習單,讓影展和作品在推廣時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青少年專場,分享與對話

本次影展期間特別規劃青少年專屬場次,放映本次入選的長片《烽火下的愛與隔閡》,開放選片人們邀請同儕、學校老師一起參與。該片透過不同質感的家庭影像層層鋪陳,展現祖孫三代之間的疏遠與情感牽絆,同時溫柔地刻畫彼此之間的愛,而烏俄戰爭映照著台灣國內複雜的地緣政治議題,也在選片會議時得到選片人熱烈的討論。

映後座談是由本屆女影的客座選片人陳俊蓉老師擔任主持人,與本屆的青少年選片人代表一起分享本片入選的理由,以及選片人討論的秘辛。俊蓉老師也帶領現場觀眾思考本片在使用家庭影像和主題之間的關聯。最終,選片人們一同分享了入選片單的推薦理由,期待能邀請更多同儕朋友一起進入影展,體驗電影、思考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