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講師|
陳珮瑜(綠色和平東亞分部遠洋漁業/專案主任)
李麗華(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
廖大慶(南方澳文史工作室暨三剛鐵文物館/創辦人)
課程介紹|
本課程由綠色和平基金會的陳珮瑜主任開場,以綠色和平近年做的遠洋漁業調查研究報告為基礎,探討遠洋漁業因工作型態特殊(需長期待在海上),且各國法律與國際法未能有效規範,造成許多勞動剝削與過度捕撈的狀況,並透過紀錄影像討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漁工在海上面臨的人權議題,而這些壓迫漁工人權下所捕撈到的海鮮,進入消費端就成為了所謂的「血汗海鮮」。
接著,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的李麗華秘書長則進一步分享近海漁業漁工的勞動狀況,從自己如何開始接觸漁工開始談起,到協助外籍漁工籌組工會,幫助漁工爭取自己的勞動權利,工會甚至成為漁工們在異鄉的重要歸屬感來源。麗華老師也分享了許多相關的新聞事件,包括:南方澳大橋倒塌意外中傷亡漁工的故事,讓學生對這些教科書上提過但沒機會接觸的外籍漁工樣貌,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
聽完分享後,老師讓同學分組討論他們覺得最印象深刻的部分,並思考他們如何看待涉及漁業發展、相關公部門單位、漁船雇主、外籍漁工等複雜的權力關係。許多同學提出政府應該有積極的作為,例如:制定法律保障、處理仲介問題等;其中,有兩位南方澳在地學生提供了不同的觀點,他們分享了自己家人作為船主的狀況,提到有些船主跟外籍漁工建立不錯的關係,應避免將所有船主都妖魔化。
下午課程中,學生則跟著在地文史工作這廖大慶老師的腳步,走進臺灣最大的近海漁港—南方澳,聆聽老師分享南方澳所具備的特殊地理位置(有蘇澳灣作為屏障、鄰近黑潮)如何造就在地的漁港發展,以及漁業興衰與捕撈文化間的密切關係,並踏查南方澳幾個漁業相關地點,包括:三剛鐵工廠(提供漁船的保養修護)、拍賣場、魚市場,同時觀察到不同漁船構造與漁具的捕撈方式。導覽時,學生也被賦予主動觀察的任務,在每個地點聽完廖大慶老師解說後,學生自由選擇他們最有共鳴的地方做「凝視練習」,拍攝30秒至1分鐘左右定點的影片,幫助自己靜靜感受並產生更深刻的觀察。
課堂活動|
■凝視練習: 跟隨廖大慶老師的導覽過程中,每個地點介紹完後,學生觀察鄰近區域,選擇一個他們喜歡或是特別有共鳴的地方,如同「凝視」一般,定點拍攝30秒至1分鐘左右的影片。
課程花絮|
更多影片|
■海洋素養加強班課程精華短片:
https://youtu.be/2m4TNLfdIFY
■學生海洋影像創作線上看(為跨國合作計畫,內含臺灣、英國、美國三地青少年拍攝的短片):
https://hereonearth.world/films